瑶琴 发表于 2014-1-26 21:03

《购物狂》:灵魂的颠覆与劫数




片名: 《最爱女人购物狂》导演: 韦家辉主演: 张柏芝 刘青云
内容简介:芳芳(张柏芝 饰)婴孩时被弃置在百货公司内,长大后的购物意欲特别强,搅到经济陷于困境又连番失业。她决定痛定思过看精神科医生,而精神科医生简仁(刘青云 饰)系有选择恐惧症。一日,刚巧简仁医生的护士早产,芳芳协助接生,因而接替护士工作。其后,芳芳遇上一个同样有购物狂症状的穷富(陈小春),但穷富生性孤寒嫌医生费贵,芳芳为其充当医生教穷富治疗。后来,简仁、芳芳、穷富、叮当四人竟弄出了四个婚礼……接着,陆医生(徐小凤 饰)运用心理学为他们打造了一场别出心裁的择偶婚礼,最后,四个人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。


心理学看点:选择恐惧症,自卑,人类发展心理学


心灵咖啡推荐理由:亚当•斯密说“消费是所有生产的唯一归宿和目的”,而片中的方芳芳甚至可以在失业的时候也只顾消费,纵使欠债如山,也不能阻挡她对各种名牌的向往。不买东西就手痒,买了却又弃置不用;于他们来讲,购物不是消费物品的使用价值,而是出于心理依赖和虚荣驱动,生活的全部意义,就在于麻木地、惯性地消费数字符号。


韦家辉通过展示片中人物种种异于常人的惊世之举,描绘出一幅消费时代征候群的全景图,反映世人判断力的萎缩,在五颜六色的都市物质丛林中的迷失与困惑,笑闹之余启人深思,是一部深富言外之意的佳作。最后虽然让爱情轻易而皆大欢喜地消解了所有矛盾,但依然发人深省,不乏现实力度。


经典台词:1、我最不正常,因为我人正常”2、有些不正常也是挺正常的3、汽水要大还是要小呢 大的我喝不完 小的又不够喝



影评推荐:香港,一个充满了诱惑与压力的城市。快速的生活节奏、沉重的工作压力令人精神产生病态。面对如此生活情景,香港导演韦家辉充分发挥导演特质,于2006年创作了贺岁新片《购物狂》,对现代都市人的真实生活给予一种轻松的、无厘头的写照。


这是一部从人性出发的喜剧,显现着都市中生活的人们内心自我的迷失,无论是购物狂、选择恐惧症还是吝啬、自卑,都是不同程度的自我缺失,而他们的上一辈更是殿堂级的病人,肥胖,嗜睡,好赌,粗鲁,悭吝,畸变基因代代相袭,影片只是将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放大、夸张,从而产生喜剧效果。


欲望◇选择


迷失在物质世界资讯的暴力里,拒绝是困难的。贪婪是大多数人内心的品质,每个人总有一个自己想占有的方向,这是人生追索的被动方向。而时尚则刚刚准确而又狠心地拿捏住了人们的虚荣心,调动了作为人的虐根性的欲望。片中女主角的购物狂行为,反映了高压下都市人的心理问题。主人公方芳芳是一个被遗弃在商场中的孤儿,有着传奇的出生经历,三个月大时被遗留于一个拥有众多世界顶极名牌商品的商场中,而这个似乎也跟她成年后很有关系,因为成年后的她变成了一个购物狂,见到喜欢的东西能够不顾一切代价的去买回来,不仅刷爆了二十多张信用卡,还欠下了许多私人债务。这样的情况下她丢失了一次又一次的工作,然而即使在失业中看见了喜欢的东西,她仍然抑制不住购买的欲望。方芳芳对于购物的占有欲来自于亲情的缺失,这种缺失导致了信心的匮乏和自我内心的不健全。购物欲是人的天性,但当购物欲失控,便是心理疾病的一种。心理学家或精神科医生称这种行为做“购物狂”、“强迫性购物”或“沉溺性购物”。


美国一个调查报告显示,大概 2-8% 人口有“购物狂”的倾向,在发达的国家和大城巿里,比率更明显较高。“购物狂”的症状通常在青少年或成人早期(约 20 岁)出现。史丹佛大学关于购物狂的研究报告中也指出,每10个购物狂中有9个是女性。也许女性天生就是购物狂,物质的东西对于她们有着难以抵挡的诱惑力。


简仁,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医生。心理医生李简仁是为他人治疗心理疾病的,讽刺的是他自己本身却患有“购物选择恐惧症”,做任何选择都非常艰难,无法决定,比如吃饭时为自己到底吃哪种食物而陷入痛苦,看电影时为去哪个厅看而无所适从。社会的进步给了我们太多选择的余地,反而令我们陷入举棋不定的“两难”之中,于是开始优柔寡断,开始为选择而痛苦。的确,在现实中的我们每天都会经意或者不经意地要做很多选择,剧中的方芳芳也同样存在着“选择”病态。她同时与两个男人约会,却不知道自己真正该选择谁,似乎谁都可以,又谁都不可以。


同样,身家过百亿的何穷富,具有双重性格,他的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两个自我,一个争强好胜、出手阔绰,另一个就是吝啬之极。当别人看中一样东西时,也许也会激起自己的兴趣,于是千方百计也要争取,好不容易得到了却又后悔。剧中他为了争强用掉8千块买桌子,但是又不舍得几十块的运输费。可见,长期的竞争压力成为了都市里成功者的共同隐患,叫人总是在自省的同时窥视旁人的动静,不甘心放过任何一个抢占先机的机会,危机感压迫着我们的神经。所以当我们为何穷富的“傻样”忍俊不禁时,也许暗地里都会对比一下自己的状态,故事里的这个年青人可能仅仅是把我们微妙的潜意识扩大了。


电影里最让人同情的是丁叮当,失恋令她得了“自卑购物狂”的怪病,心理的缺失令她和方芳芳一样经常疯狂购物,可是爱情创伤却剥去了她的自信,她从此只去便宜的店里购买仿冒的名牌。每个人一生中总要遭受一些挫折和伤痛,有很多都刻在心里像一条蛇,时时“告诫”我们要自保。阴影难免会给我们的行为造成影响,就像叮当那样,从此一遇到恋爱瓶颈就想跳楼,只不过她做在面上,而我们却隐在心里。买便宜货则更是我们想要“忠孝两全”的无奈之举,有太多的事情是需要来将就的,不够钱买皮衣,那就买毛衣,无法觅得真爱,就找一个爱自己的。我们常常会刻意避开心中真实的想法,去做一些“力所能及”的事,扪心自问却并没有找到真正的幸福。所以后来顶顶有名的心理医生干脆用“狠毒”的方式让她受尽冷落,逼着她去争取自己真正想要的爱人。


影片中,四位主人公都在欲望的旋涡中挣扎着,痛苦着,寻求着解脱,他们有机会选择,却在内心的控制下无从痛快地决定。


拯救◇觉醒


影片中的人物既在互相拯救,又在自我拯救,内心的挣扎过后,便会有所觉醒。医生简仁、富家公子何穷富二人遇到方芳芳之后情况开始转机,而方芳芳终于不再癫狂,返回了常人的理性,摆脱了购物狂的恶习,而丁叮当的自信也在最后得到了恢复。


促使购物欲膨胀的心理因素有:


1、压力过大及现代职场的工作节奏加快,许多人都感受到巨大的压力,考核、竞聘、淘汰、升职……工作上的每一步变化都容易给人们心理造成较大的压力,购物成为女性释放压力的途径之一。很多人在情绪不好时购物,可以及时宣泄压力;情绪好时也购物,因为买了喜欢的东西体会到幸福感,这也是通过购物来释放和转移压力,对情绪调整起到积极的作用。


2、生活空虚也容易造成购物欲膨胀。有些人虽然衣食无忧却缺少交流,生活中缺少各种其他的爱好,社交活动也不多,购物往往成为她们的一种追求。购物过程结束了,通常追求也就停止了,成堆的商品却很少是真正适用的。


3、虚荣心理和从众心理。时尚、流行等活跃的元素决定了许多商品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,消费者受到各种各样的关于“奢侈消费”“名牌消费”观念的潜移默化,加之人所共有的从众心理,更容易在购物中欲罢不能。


心理医生认为,虽然不少购物者感到“购物确实能带来快乐”,但无论是释放压力、消磨时间还是排遣寂寞,消费购物都不是根本办法,建立可信赖的人际关系,进行适量的运动,拓展视野,将不必要的消费转为公益性的投入,例如参与慈善捐助、公益活动等,所获得的心理满足感将更加积极和长久。


克服方法


★改变生活方式。心理学上有一个规律,先改变人的行为,随后他的认知也会做出相应调整。例如,可以用运动来代替购物,当一个人为了完成某个既定的目标而调整自己的时间安排时,她就是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,使之向健康的、有节奏的生活作息转变的过程,而生活方式的健康可以帮助她应对眼前的危机,形成良性循环。


当然,不管怎样,该面对的矛盾最后还是不能一味逃避下去,否则痛苦只会越来越深,在条件成熟、自己不至于心理崩溃的前提下,可以尝试去直面问题。如果遇到严重的适应性障碍,也可向好友或专业人士求助。


不少心理医生认为有必要提醒公众警惕这种心理偏差,患有此症状的女性所热衷购买的物品,多数与自己的外型装饰有关,如服装、鞋袜、化妆品、金银珠宝首饰等。她们重视购物过程远远超过购物结果,潜在的原因多是缺乏自尊自信、内心空虚,只得用购物来填补。


如何控制你的购物欲望,更加合理消费?


心理医生认为:改变购物模式,从行为上逐渐控制自己的购物欲是比较有效的。 购物上瘾的人很多事后都后悔,所以购物之前养成“做计划”的习惯,可以在没有打折或者闲暇的换季时候列出自己需要的物品,养成计账的习惯,可以坚持记录大件商品或大笔消费的支出金额,减少盲目支出。要把购物时间排到日程安排上,限定一个大致的时间,可以避免挑选时间长、范围广造成的购物过剩。


很多热爱购物的人都有使用信用卡的习惯,沉溺于可透支的刷卡当中,不利于养成合理的消费观念,建议购物上瘾的人使用现金支付,这样比较清楚自己的消费额度,利于自己对购买行为进行控制。需要提醒注意的是,有的人不仅高消费,消费时还会情绪过分高涨,不合理消费次数不断增加,这可能是现实中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,通过购物来逃避问题。这样的“购物狂”如果同时还有话语格外多、特别开朗,很可能有抑郁或者躁狂的倾向,需要心理方面专业检查。


专家提醒:如果一个人毫无节制地疯狂购物,超过一定界限,就会由制造快乐而变为制造痛苦。要纠正过于强烈的购物欲望,则需要加强心理素质培养,力求保持平常的心态,使这种心理疾患得以减轻或消除。


《购物狂》一片上映以后,不仅在香港引起轰动,而且在内地发行之后,“购物狂”一词也成为了风靡一时的流行时尚。许多人在看过此片后会按照剧中人物的性格和病症来对号入座,发现自己原来也是个“购物狂”,并且在生活中,网络中大肆探讨,成为热门话题。那些出现在影片中的世界名牌,比如方芳芳最钟爱的LV,GUCCI系列,在影片上映之后,迅速成为众多观影者的追逐目标,购买者急剧增加,快速刺激了当时的名牌消费,这就是所谓的“名牌效应”。


物质的极度繁华,让现代都市人成狂成病的生存,眼花缭乱的世界让选择成为难题。《购物狂》将生存的病态搬上了银幕,进行了心理的描述与解构,用夸张与轻松的基调给观众一种警戒与提醒,在欢笑过后反省,在反省之后让人觉醒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《购物狂》:灵魂的颠覆与劫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