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tabtj 发表于 2014-1-21 15:01

用来垫底的安全感


我观察到,越小康越富有越有余粮的人,越容易缺乏安全感,因为她们心里头不好意思把花三千块过三个月,作为安全感的底线。于是你发现,一个有五处房产的人,她寝食难安,一个有一千万退休金的人,他还在不知疲倦地挣钱,一个开上了宝马的人,他对于经济出状况,转而开丰田,十分难以接受。

曾经,我是一个无产阶级小青年,梦想着银行账户上趴着3000块,3000块就可以了啊,出什么事我都不把它取出来,于是那年寒假,我妈妈给了我3000块,在股票大潮、下海大潮、基金大潮、创业大潮、房价暴涨狂潮中,我都没有把它取出来过,它一直寂寞地呆在一张闲置良久的银行卡内,充当着俺的幸福小卫士。

是的,3000块,你在北京举目无亲、众叛亲离、失业失婚的状况下,租一间地下室,每一顿吃炒面,喝稀饭下咸菜,出门坐公交,取暖靠抖通讯靠吼,我敢保证你可以活三个月。三个月之后,生活会有转机的,你至少可以找一个餐馆服务员的工作吧,实在不行,保姆是可以的,再次,派送报纸,发广告单是可以的,就看你放不放得下这个小身段。

设计过《安全感-不安全感问卷调查》的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(Abraham H Maslow,1908—1970)认为:“安全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。当一个人缺乏安全感时,其心理的成长就会停滞,而一个有安全感的人则会更关心心灵的成长,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,更容易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。”

就是这个马斯洛,他把安全感搁在人类需求的中下层,如果说人类需求是一坛子泡菜的话,生理需求是最底下那层,安全感是第二层,社交需要是第三层,尊严感是第四层,自我实现则是金字塔塔尖上的那层。要做成一坛完美的泡菜,一层层垫底都要做踏实,特别是底下那两层。

而安全感的获得全靠初始设置,在都市生活中缺乏安全感的人,往往不是温饱问题得不到解决的人,小老百姓反倒乐天知命。而是那些把安全感获得的充分必要条件,设置得太刁太难的人。我文章开头说的意思是如果你把3000元人民币作为你安全感设置的线,那么比它高,你就会觉得是赚了,你把自己设置成离开男性也能活的活灵活现的一个人,那么嫁给什么样的人,真的有那么要紧吗?你要是整天惦记有没有几百万的养老金,金融危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来,婚姻风雨飘摇,小孩早晚要展翅高飞,你就永远得不到安全感。

因为,这不是你一个人可以控制的。

在现实生活中,来找我咨询的咨客,往往是女性,往往各方面条件还不错,往往缺乏“安全感”,往往被“安全感”这个感弄得无处可去。

我观察到,越小康越富有越有余粮的人,越容易缺乏安全感,因为她们心里头不好意思把花三千块过三个月,作为安全感的底线。于是你发现,一个有五处房产的人,她寝食难安,一个有一千万退休金的人,他还在不知疲倦地挣钱,一个开上了宝马的人,他对于经济出状况,转而开丰田,十分难以接受。他们的共性就是把安全感建立在物质上头,当然啦,三千块也是物质,但三千块是固定设置的微小的物质,它好办得很,而三百万,五百万,一千万,是无限膨胀的设置,不知道怎么才是个头。

比如说靖如,自己有一个公司,上百员工,每一年都在挣比去年更多的钱,她的各色保障诸如保险、投资、存款、房产,色色俱全,可她还是跟我说:“我还是在不停不停地做项目,挣更多钱,每天焦虑,失眠,还是没有安全感。”她的故事很典型,她的婚姻似乎跟她的安全感也息息相关,一直在寻找绝对稳定的关系,而不可得。

所以,安全感终究是人自己的感受,它跟真实的经济状况未必成正比,感情上的安全感也是如此,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信任,建立在一定程度的乐观和盲目上,每天小眼珠子锐利得跟蔡司镜头一般,是没有办法真正对伴侣感到信任的。她在脑海中想象出来的危机,出轨的可能,往往会不期然变成真的,因为对方也在互动中,你脑子整天操心些什么,人家会不知道吗?用力太甚,和完全不用心之间,有个度,这个是追求安全感的人们,摸不到的命门。
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用来垫底的安全感